400 800 1106 huaxiayongdao@hxydcfo.com
10:00 AM TO 5:00 PM

未分配利润常被视为企业实力的象征,然而,当这片财务领域的“绿洲”过于茂盛时,它也可能成为税务监管下的一片“雷区”。

首先,咱们得明确啥是未分配利润。简单来说,就是企业赚的钱,扣除了各种税费、成本、分红之后,还剩下没分给股东的那部分钱。这钱看起来是公司的“小金库”,但实际上,它可是个双刃剑,用得好是资本积累,用不好就成了税务关注的焦点。

而未分配利润过大之所以如此受税务关注,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:

未分配利润过大有风险

金融改革需要税务关注不分红行为

据不完全统计,行业内普遍认为,未分配利润占企业总资产或净资产的比例过高(如超过50%),就容易引起税务部门的特别关注。这一方面是A股市场价值投资属性不足,另一方面则是金融改革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税务部门需要将目光更多的放到企业发展质量上来。

比如,为了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4月12日,沪深交易所也就《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》《股票发行上市规则》等具体业务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对分红不达标采取强约束措施,重点是将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纳入“实施其他风险警示”(ST)的情形。

未分配利润过大有风险

财务造假正在严重损害投资市场

之所以未分配利润过大如此受税务关注,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近年来,财务造假事件频发,导致投资者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任度下降,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。更为严重的是,财务造假掩盖了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,导致资金错误配置到绩效不佳的企业,而优质企业反而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,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。

如近日证监会对ST舜天、ST特信、*ST中利三家公司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,累计罚款6830万元,对ST易事特、ST凯撒两家公司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,拟合计罚款5270万元。其根本原因就是财务造假,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。

未分配利润过大有风险

长期不分红有逃税嫌疑

根据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》(财税〔2003〕158号)规定,依照“利息、股息、红利所得”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未分配利润在未进行分配时,本身是不需要交税的,然而,当企业以未分配利润向个人股东转增资本或进行分红时,个人股东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。具体来说,个人股东获得转增的股本,应按照“利息、股息、红利所得”项目,适用20%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。

为了避税,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及关联人员通过挂账、延迟分红等待相应政策的方式支取公司资金,延迟缴税或者避税。

然而,这其实也难逃税务监管。税务部门通过一旦大数据分析,发现其长期存在的无法回收的账款,很容易启动反避税调查,让相应股东补缴税款。

可以说,未分配利润过大并非企业所愿见的“甜蜜陷阱”,而是税务监管下的隐形压力。企业只有保持合法合规经营、增强税务意识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合作,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划重点:文章也只整理出了冰山一角。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未分配利润的概念、形成原因全面了解未分配利润过大企业的影响及风险。

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,参加我们的直播,7月24日(周三)19:00,我们不见不散

未分配利润过大有风险

contact

联系我们

建立联系,从优秀到卓越